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营口市扎实谋划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参与沿海六市协同发展,更好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
扎实谋划全面振兴新突破,着力夯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基础。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3月20日营口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8个方面突破任务、50项具体举措,为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辽沈战役”的“营口之战”,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夯实了重要基础。特别是确定了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高于6%,三年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保持在5%以上的目标。
全力以赴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任务。认真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努力破解难题、克服压力,扎实开展进园区、进企业服务,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上半年经济延续一季度以来全面稳定回升态势,农业生产持续向好,工业产能不断释放,服务业加快恢复,投资、消费、进出口等稳步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省前列,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1%;进出口总额增长3.9%,经济发展活力、动力持续增强。
大力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建设。辽宁省委、省政府顺应区域发展大势,作出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营口作为沈阳都市圈最近出海口和沿海经济带重要节点,2021年,营口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正式提出我市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2022年,营口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营口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了“一核引领、三区示范、多区联动”的空间布局,明确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为目标。谋划总投资1555亿元172个营口市港产城融合发展项目,1-6月份,已开复工项目106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7亿元。其中,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已开复工项目3个,完成投资8.7亿元;临港产业已开复工项目69个,完成投资64.9亿元;城市建设项目已开复工项目34个,完成投资37.1亿元。
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重大项目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筑基强体。全面参与全省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和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园发展,重点推动总投资116亿元中交营口LNG交换站、总投资91.5亿元的建发盛海多金属复杂金银矿综合回收技术升级搬迁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重点推动总投资112亿元的陆上风电、总投资30亿元的三峡集团燃气联合循环调峰发电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总投资550亿元的营口海上风电项目(一期)、营口市玉石抽水蓄能电站储备项目,全力推进前期工作。2023年全市计划开复工项目750个,计划完成投资477.2亿元以上。1-6月份已开复工项目682个,开工率90.9%;总投资1692亿元,完成投资259.8亿元,实现双过半任务,努力为区域合作发展夯实基础。
积极参与沿海六市协同发展,携手同心共建辽宁沿海经济带。围绕共同打造陆海大通道,持续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实施鲅鱼圈港区钢杂泊位一期、仙人岛港区2号、3号油品及液体化工品泊位改扩建等工程,全面建设中欧班列沿海集结副中心。围绕大连营口“双自联动”,多次与大连深入对接,开展实地交流研讨会,成立“双自联动”工作专班,制定了联动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探索实施审批监管等领域标准共认试验、加强港口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区港联动等八方面合作。围绕参与海上游辽宁,重点推动总投资18亿元的大辽河文化产业带等25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参与建设辽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等工作。围绕区域通办,与沿海六市签订《沿海六市政务服务事项“区域通办”合作协议》,实现公积金、人社、医保、残联等首批40个事项“异地可办、就近能办、一次办理”。参加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大医学影像”联盟,参保信息六市互认,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等已实现“跨省通办”“全程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