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翔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银龄专享”智慧助老行动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多措并举,持续提高银龄群体数字应用培训帮扶成效
大力推动数字化应用帮扶培训。市工信局每月定期举办推进我市信息无障碍建设宣传活动,联系社区居家老人,面对面、手把手帮助“银发一族”学会智能手机操作,享受科技红利。截至目前,市工信局已举办“营口市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活动”、“助力老年人融入智能时代”、“县区级老年人智能手机义务指导”、“让信息无障碍”进社区等宣传活动共计9次,教会近300名老年人了解和使用智能设备,让智能融入老年人的生活,让老年人共享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
提高志愿者助老数字应用服务水平。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全市面积最大的“志愿者服务站”。根据需要,在大厅针对性设置服务点位,并统一配备了200余名志愿者,为老年人等办事群众提供咨询引导、全程帮办、协助填表、免费复印等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目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8000余小时。
二、提升数字产品和服务的“适老化”水平,为银龄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个性化服务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银铃群体数字生活的可及性和普惠性。我市固定网络宽建设已实现城乡光纤接入全覆盖,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8%,城乡固定宽带钧已具备千兆网络接入能力,城乡移动网络实现4G网络全覆盖。2023年,计划在农村地区新建5G基站1100座,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可及性和普惠性进一步增强。
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改革。在加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移动端“辽事通”、数据共享等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重视老年人群体的实际操作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发便利化的服务,为其在网上办事过程中排忧解难,使其与年轻人同样获得政务服务的便利感。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平台适老化、无障碍等服务专区功能建设,充分利用模糊匹配、分类索引等技术,强化智能问答、智能检索等功能,提高问答、检索准确性,进一步提供会话引导、关联推荐等服务。通过界面调整、语音转化、字体转换等功能,实现老年化自助式服务办理。
积极开发和推广“适老化”应用场景。市中心医院、鲅鱼圈区中心医院和营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完成与省“12320”健康通、“辽事通APP”的对接工作,提高互联网预约挂号的比例。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开通6501234助老服务热线,2022年,累计为8万人次提供“点单式”助老服务。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中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注册率和信息录入率均实现100%。
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适老服务。市工信局协调市营商局、卫健委、金融局、民政局、残联、县区政府及各基层电信企业等单位,通过在其营业窗口或办事大厅设置绿色通道、安装助老设施设备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市政务服务中心教育、民政等部门服务区开设 “助老帮扶窗口”,设立指引帮扶标识,提醒和引导老年人来窗口办事。市政务服务中心针对银龄群体等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服务对象给予优先服务,并可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预约办、延时办、错峰办、上门办等人性化服务。
三、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帮助银龄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建立健全数字乡村建设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引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数字营口发展规划(2022-2025年)》、《营口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营口市数字政府“十四五”规划》等一批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建立了由市委网信办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共同参与工作的数字乡村发展协调机制。定期组织相关企业参加数字化转型培训会议,对接国家院所、知名软件服务商、领域专家,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数字化转型技术辅导。组织市、县等各级工作人员通过在线学习、会议培训、实地观摩等多种方式学习数字乡村建设经验做法。
深入推动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和人才培训,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对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扶持力度。推动老边区国家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建设,推动鲅鱼圈区、盖州市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建设。开展数字乡村一期项目建设工作,投资2690万元,推进数字农业云服务平台,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数据平台、智慧物流及智慧农业平台,5G信息基础设施等加快部署。下一步,各级政府、各部门将加大对数字乡村发展的统筹协调力度,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强化整体设计,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我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抓好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激发乡村自我发展的原生动力,为老人群体逐步摆脱“数字鸿沟”困境搭好桥、铺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