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关于促进我市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建议》(第3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7-03

【字号:

分享:

致公党营口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进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压实工作职责。为推动我市主导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我委牵头编制了《关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行动方案》(营政办〔2021〕25号),明确了我市钢铁、石化等产业链发展方向和重点,同时提出了创新、人才等保障措施,并按照职能进行任务分工,压实责任有序推进,加强全市产业链发展的宏观指导。

二是提供算力资源,建立云服务资源池。建立营口市大数据融合赋能中心,以数据中心为基础支撑,加快构建新一代高性能硬件设施和政务云平台,为各政务信息平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算力资源。把国内知名上云服务商纳入资源池,促进本地企业与上云服务商对接,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上云解决方案,提供上云政策支持。目前,纳入我市第一批企业上云资源池的有用友、华为等7家服务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200余户。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提升边缘计算场景应用。联通、移动、电信等公司依托遍布全国的IDC机房和高质量基础网络,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能力从云中心云资源池下沉至城域网,为用户提供属地化云服务,实现边缘计算技术优势。各基础电信企业在属地建设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云机房,能够满足营口地区各级政府、金融行业等集团客户和规模以上企业未来5年的主机托管、容灾备份、大数据存储及定制化云服务需求,包括视频大数据、政府信息中心备份、教育云等应用。同时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营口市分公司拟建设基于边缘计算的营口市数据算力提升项目,主要布局在主城区、学校、港口、工业园区等区域附件的铁塔机房内,将机房作为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引入边缘计算技术,与传统云计算相结合,弥补传统数据处理方式的问题,提高数据传输以及处理的效率,提高数据安全性。

四是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企业发展。目前,我市已建成上线5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覆盖装备制造、耐火材料、快速消费品、农产品、道路货物运输、港口仓储物流等多个行业,累计接入企业800余户,标识注册量超过2亿个,解析量超过2000万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已注册企业110余户,子链数2个,均居全省前列。发挥平台数据治理、数据分析优势,以促进数据要素共享,赋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目前,我市已有营口天成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智慧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3个平台获评重点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五是实施梯度培养,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发挥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对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带动作用。发展、培育一批细分行业和细分市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发展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小企业,鼓励企业扩大规模,扩大市场主体,推动全市科技型企业群体规模持续壮大。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企业库、项目库,建立从初创期、成长期到发展壮大期的全程跟踪服务机制,提供精准对接服务,实行动态跟踪和服务管理,推动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集聚。2022年,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33户、高新技术企业60户、雏鹰瞪羚企业44户。

六是实现技术攻关,赋能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赋能“老字号”,在钢、铝、镁、石化等主导产业实施“揭榜挂帅”关键技术攻关及先进技术转化应用,改造升级“老字号”。加快科技创新引领,赋能优势产业发展,围绕全市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积极探索多元化科技投入体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促进重点企业不断提升对同行业先进技术的跟随和赶超能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加快推进优势产业数字赋能,切实激发全市科技创新活力。2022年,新建省级创新平台5个,3个中试基地项目列入省级科技引领创新工程;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1亿元,落地转化科技成果70项。

七是加大人才引进,提供智力支撑。加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标对表省内外一流高校,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模式,选聘高层次人才,围绕重点领域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全市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把重点实验室、企业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引育有机结合,发挥创新平台涵养技术人才的载体作用,实现人才引进来、留得住。2022年,引进国外“高精尖”人才5人、域外高层次人才团队23个。

八是实施定向培训,保障技能人才需求。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发布职业技能培训目录,引导各类培训资源向市场急需、企业生产必需等环节集中,促进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协调联动。指导督促技工院校充分发挥培训资源优势,结合急需紧缺技术工种参考目录,为企业订单定岗定向培养技能人才,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为企业职工提供知识更新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通过强化培训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2022年,新增专业技术人才3200人、高技能人才2400人。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抓好《关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强化工作调度,推动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助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二是逐步扩大企业上云规模。与资源池服务商加强合作,举办具有针对性的供需对接活动,组织企业参与上云主题宣传等活动,推广上云知识,提升企业对上云的认识,将“上云、用数、赋智”逐步推向深入。三是拓展边缘计算场景应用。推进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营口市分公司拟建设基于边缘计算的营口市数据算力提升项目建设,推动企、事业单位与边缘计算服务供应商加强合作,推进场景应用拓展。四是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加快推动营口新山鹰报警设备有限公司山鹰安消一体化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无限极(营口)有限公司“无限供”经营管控工业互联网平台、营口天瑞水泥有限公司天瑞水泥工业互联网平台、鞍钢钢结构(营口)有限公司ANS钢结构生产全流程互联网平台等平台建设,推动我市更多工业互联网平台获国家、省认定,获产业链各级企业认可。五是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头部企业牵头建设创新联合体,构建一批高质量产学研联盟,深入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开展协同攻关。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孵化体系。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300家。六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立“高精尖缺”技术及产品需求清单,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和军民协同创新专项,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和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2025年前,攻克产业技术30项、研制创新产品15个以上。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高标准建设中试基地。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专利导航工程和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七是实施“营口英才计划”。造就一批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引进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引进一批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带土移植”团队和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建设营口市人才服务云平台。持续推进“高校优才选招计划”。实施“万名高校毕业生引进计划”,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人才智力支撑。八是扎实推进人才培育工作。积极创建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推进薪酬制度、职称评审等关键环节改革,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探索推行“营口惠才卡”,积极为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条件。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大赛。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