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关于营口市发展粮食产业联盟的建议》(第8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6-15

【字号:

分享:

九三学社营口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营口市发展粮食产业联盟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营口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组成的营口大米产业领导小组,加大“营口大米”品牌推介工作力度。

二是成立营口市大米协会,推进制定营口大米团体(企业)标准,营口大米团体标准现已编制完成。已在国家标准平台上发布,助推营口大米产品品质提升、品牌做响,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三是推进落实粮食产业联盟体系建设。起草印发了《营口市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备案管理办法》《营口市农村科技特派团项目管理办法》《营口市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开展“揭榜挂帅”机制的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制度,在机制创新方面进行新的探索,鼓励粮食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和联盟组建,加快推进营口粮食产业的创新发展。

四是组建粮食产业实质性产学研联盟。通过推动成立粮食产业联盟,力争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粮食产业领军型企业,我市先后有“辽宁天域稻业水稻育种产学研联盟”“辽宁国丰盐碱地改良与利用技术产学研联盟”等4个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在省科技厅备案;“营口市磨鹰果蔬深加工利用产学研联盟”“营口市高效农业淡水鱼虾养殖合作产学研联盟”等8个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在市科技局备案,有力促进了各类创新要素向粮食产业集聚,形成科技、产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研发的良好局面。

五是培育粮食产业科技企业。深入实施“高企三年倍增计划”,加快粮食产业科技企业梯度培育,着力打造了一批研发能力强、制造水平高、产品质量优的粮食产业领域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全市粮食产业领域已经培育出“营口都市绿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营口天域稻业有限公司”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家、雏鹰企业2家、瞪羚企业1家,快速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打好粮食产业上中下游发展基础。

六是支持粮食产业重点科技项目。通过关键技术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科技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重点围绕李杏基因库建设、水稻、玉米选育等领域的难点问题,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着力解决粮食产业中“卡脖子”问题。先后组织实施了“辽宁特色水果精准保鲜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省“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水稻覆膜直播装备技术、全生物降解地膜研制及应用”“全降解高阻隔保鲜包装膜的研制及产业化应用”等3个市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通过科技专项计划,组织实施了“特异优异李杏种质资源鉴定评价”项目,引导企业在粮食产业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有效支撑粮食产业创新发展。

七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一方面通过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成果转化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成果推广应用的主导作用,营口天域稻业有限公司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合作、营口市佳昌种子有限公司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均在海南建设在海南育种基地,开展玉米、水稻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组建省、市级科技特派团,连续选派了“营口市盖州绒山羊养殖科技特派团”“营口市大石桥水稻栽培科技特派团”等30多个科技特派团,加快粮食产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八是创新银行信贷产品。为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助力粮食生产作用,驻营银行机构纷纷发力绿色金融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农业银行营口分行的“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建设银行的“裕农养牛贷”、大石桥农商银行的“金信农 E 贷”、营口融生农商银行的“渔船贷”、大石桥农商行的“金信金牛贷”、辽宁辰州汇通村镇银行的“瓜惠贷”等等。按照人民银行统计口径,截至2月末,营口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667.99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29.56%,较年初新增7.57亿元。

九是发挥保险行业作用。保险作为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可以发挥分散农业经营风险、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作用。目前,驻营各保险公司已开展多种产品的保险险种,提供多种模式的承保方案,开发适应不同农户需求的“基本险+附加险”产品,以此增强贫困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切实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

十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使涉农个人及企业更好地获得金融服务,我局多渠道开展涉农银企对接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做细做实银企对接,通过“金小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现场银企对接会等线上、线下途径开展政银企对接,同时,汇编银行涉农创新金融产品印制成册,进行发放,提高银企对接服务质量与效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产量。盯紧抓实粮食春播、夏管、秋收等关键节点,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9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71.5万吨以上,落实好稻谷、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政策,调动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二是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结合地域市场需求和本地生产能力情况,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果蔬生产技术指导,提升优质果蔬生产供应能力,力争2023年蔬菜产量稳定在66万吨,瓜果产量稳定在100万吨,确保全市“菜篮子”生产安全。

三是抓牢耕地保护,严防耕地非粮化。加强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审查,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建立完善网格化耕地保护监管体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年完成10万亩。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确保在2025年全部完成土壤普查任务。

四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将粮食产业作为我市产业发展重点大力推动,把创新链建在产业链上,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产业链、技术链中的重要环节,组织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争取国家、省“揭榜挂帅”“带土移植”和各类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推进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示范。建设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依托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团、校地共建等平台,围绕水稻、果蔬、对虾、食用菌等产业优化品种,集成技术,提质增效,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做好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办理,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83%,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作业模式,加强技术培训,积极推进机收减损工作。

五是确保北粮南运大通道安全畅通。围绕建设“北粮南运”重要枢纽节点城市定位,按照“大通道、大产业、大物流、大仓储、大贸易、大服务”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总投资74亿元的屹仓粮食加工、中富储运二期项目等28个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畅通粮食枢纽通道、加快建设粮食加工基地、打造粮食物流中心、夯实粮食仓储基地、构建粮食贸易市场、健全粮食服务体系,全面推动我市粮食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更加自觉地接受政协监督、听取群众意见,结合提案中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局将与市农业农村局、市金融发展局、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创新方式方法,助力我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