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第14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02

【字号:

分享: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营口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基础培育

   (一)未来产业发展现状

营口市未来产业发展主要集中于第三代半导体基础材料研制及生产、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增材制造及产业化应用领域。其中第三代半导体基础材料研制及生产领域主要产品为金刚石及类金刚石薄膜。主要企业6户,分别为营口金铮实业有限公司、福沃莱德(辽宁省)高新科技股份公司、营口众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营口铭阳实业有限公司、营口鑫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鑫纪元(辽宁)超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计划开复工项目5个,总投资14.1亿元,1-5月完成投资0.5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2亿元。目前,在建项目4个,分别是总投资6亿元的福沃莱德(辽宁省)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克拉高品级金刚石大单晶项目、总投资4亿元的营口众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红外玻璃材料镜头和特种光纤产品及类金刚石薄膜项目、总投资2.1亿元的金铮实业年产人造金刚石50万克拉(二期)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鑫纪元(辽宁)超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克拉高品级金刚石大单晶项目,各项目预计将在2025年和2026年完工。年内计划开工项目1个,为总投资1亿元的鑫源机械人造金刚石生产线项目,目前已完成土地评估,正积极推进项目开工前期工作,预计9月开工建设。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领域,主要产品为锂电池生产基础材料。主要企业3户,为营口博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营口昌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计划开复工相关项目3个,总投资10.9亿元,1-5月完成投资0.4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07亿元。在建项目1个,为总投资10.48亿元的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4亿平方米超强锂电池隔膜项目,预计2024年底完工。年内计划开工项目2个,分别为总投资0.28亿元的营口昌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改扩建项目和总投资0.1亿元营口昌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中间体扩建项目,预计下半年开工建设。营口市增材制造重点企业3户,为营口裕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理工(营口)新材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营口巨成教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产业发展主要集中于铜、镁、铝等金属增材快速制造技术研发,3D打印快速制造技术服务,3D打印技术装备开发,激光熔覆增材和智能再制造技术推广应用领域。未来产业相关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个,其中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为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省PBT/BOPET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户,分别为营口博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营口裕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为大连理工(营口)新材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辽宁省铜材料制备技术工程实验室、营口巨成教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辽宁省巨成医学仿真标准化病人工程研究中心。

(二)下一步发展重点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以国家、省产业发展目标及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快研究制定推动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及配套措施,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支持企业开展产品推广应用,积极营造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二是做优做强第三代半导体基础材料生产及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跟踪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产品和应用进展,加强金刚石等新型材料的研发,利用其良好的稳定性,探索产品在半导体和尖端工业的应用。积极开展锂电池储能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推进锂离子电池产品在工商业微电网、民用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三是紧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参与招商引资活动、外资项目引进、持续深化央地合作、开展以商招商等举措,力争在绕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科技、光学材料、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薄弱产业领域实现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突破。

(三)具体举措

一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未来产业发展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基础软件、材料、工艺、技术等领域,加快创新链布局,加快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培育和创建,鼓励创新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全面发挥创新平台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支撑服务成效。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揭梦挂帅科技攻关,开展新产品开发和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支持民营骨干企业参与关健领城核心技术创新攻关,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提升骨干企业对产业链发展的支撑作用。扶持发展一批具有行业整合集聚能力的平台型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三是完善创新要素引进流动机制。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积极引进国际创新人才,实施精准化人才引进制度,提升引才的精准度和产业适配度。完善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的组织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作用,吸引创新要素集聚,组织、构建并完善未来产业的创新生态体系。

四是深化推动开放合作。积极融入未来产业协同发展大局,与省内兄弟城市、省外合作发展城市未来产业发展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产业相互衔接、协同发展。

五是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制约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方面深入推进改革围绕放宽准入限制、优化准入环境、破除准入壁垒,逐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探索更加灵活、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充分激发振兴发展活力,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六是强化项目谋划储备。结合营口资源禀赋、发展优势,谋划储备一批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未来产业项目,以项目布局实施带动未来产业发展。

二、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构建营口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建设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积极融入全省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石化和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和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的目标任务,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做强做大支柱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汽保行业,作为我市特色产业之一,产品在国内市场覆盖率超过85%,出口总额占全国汽保产品出口总额43%。大力汽保生产7大系列30余种专业汽车检测维修设备,已成长为国内汽保行业的领航者,也是行业内唯一参与“车轮动平衡仪”“汽车举升机”“四轮定位仪”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光伏装备制造领域,金辰机械在国内太阳能电池组件自动化生产线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其产品出口至东南亚、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市未来将以金辰机械为核心骨干企业,以“强链、补链、延链”为发展重点,大力招引上下游企业,全力把营口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光伏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地。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依托港口区位优势,积极开展石油化工延链、补链、强链工作,紧紧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3.9微米超薄碳带基膜并实现批量生产,成为国内首家使用熔体直拉法生产3.9微米超薄薄膜的企业。截至目前,康辉新材料在营口市项目总投资已超过100亿元,已建成国内领先的新材料生产基地,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等产品在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多个技术、产品突破国外壁垒。营创三征、向阳科化集团是世界最大的三聚氯氰生产企业和国内最大的聚烯烃催化剂生产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广大。冶金新材料产业:高品质钢铁材料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以老边区钢铁工业园、鲅鱼圈区为重点区域,重点发展高技术船舶用钢,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用钢,汽车等机械行业用高强钢,建筑结构用高强度抗震钢筋、钢板及型钢,高强度高韧性工程机械用钢等产品。较好的港口基础是我市相较于其他高品质钢铁生产加工基地主要区别,以鞍钢鲅鱼圈分公司为例,由于临港,每吨钢材成本可降低300-500元。钢铁产业未来发展除了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外,还应依托营口港、鲅鱼圈港等港口运输及通关便利的优势,进一步降低铁矿石、煤炭和有色金属等原材料物流成本,并提高原材料保障率。优质特色消费品产业:我市特色消费品产业主要以粮油饮料等食品加工业为主,以沿海产业基地、鲅鱼圈区为重点发展区域,重点发展中高档粮油、糖类食品、塑料包装和调味品等。食品加工产业一头连着种植业、养殖业,另一头连着餐饮业和居民消费,必将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目前产业发展所依托的农副食品加工集群初具雏形,下一步计划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通过鼓励上下游产业本地配套不断拓展产业链。依托营口港区位优势和综合保税区的便利条件,同时辅以冷链物流和电商销售渠道,构建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食品加工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加快实现四链融合改革。制定实施《营口市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扎实做好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完善科技攻关体制、增强科研储备和发展后劲、优化本域科技力量结构、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充分释放客体要素潜力、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等7个方面重点科技体制改革,切实激发全市科技创新活力。开展全市科技创新资源调查。按照科技部对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要求,协调科技部中信所,完成当前数据条件下“营口创新发展画像”描绘,通过与其他全国创新型城市对比,明确了我市所处的地位、优势和不足。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深入企业调研走访,及时掌握企业的最新技术需求,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及省“揭榜挂帅”项目,积极承担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数字和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市级“揭榜挂帅”,实施一批“软科学研究+关键技术攻关”重点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深挖增值空间。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我市创新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以“带土移植”方式引进高技术项目落户我市。建立产业链“链长制”。编制“链长制”工作方案,每个领导负责一个产业链,实现统筹内外部资源,集中力量在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形成层层落实产业链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产业链重点项目库。对重点项目实施“专人盯专项”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加强统筹调度。定期检测产业链发展动向、投资流向等,由产业链牵头实施部门每半年开展一次评估,实时掌握产业链发展情况。抓人才引育,补齐人才短板。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把重点实验室、企业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引育有机结合,发挥创新平台涵养技术人才的载体作用。提升双创计划引才功能,通过“带土移植”方式,将省、市外高校优秀高层次人才吸引到我市开展科研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审批流程。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提升主动服务意识和质量,为国外人才来华工作提供便利。

三是强化市场主体培育,狠抓战新项目实施,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深入企业调研走访,及时掌握企业的最新技术需求,做好重点项目储备,组织企业申报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主动承担国家、省重大项目,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梳理我市重点企业与“双一流”大学校企合作项目情况。营口风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营口菱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营口福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奥达制药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华山医院进行项目合作。东盛塑业的“全降解保鲜包装材料及制品生产建设项目”是全省唯一一个获得重点新产品开发产业化方向支持项目。日钢中板、大石桥中建镁砖、东盛塑业3户企业成功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营口世纪电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强化五严六控过程管理的实践经验”质量典型经验,被认定为为首批辽宁省质量标杆。28项产品列入辽宁省工业企业创新产品目录。全年新增注册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460户,推荐新申报雏鹰瞪羚70户、高新技术企业80户,推荐申报各类科技型企业数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实施“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工程。鼓励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着力扶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谋划储备和调度推动工作,不断积蓄战新产业发展力量。2023年,营口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9.4%2024年,推动实施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4亿平方米超强锂电池隔膜、科维营口工业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6万台套汽保产品、辽宁希泰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万支集成电路设备关键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共195个,计划投资总额1440亿元。

三、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建立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库并进行动态管理,出台“两个健康”等文件,为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应用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推动与国内院所及行业领军企业签约合作,加快“数字营口”建设进程,实施一批工业互联网项目,加快推动营口自贸区、“中国镁都”菱镁产业总部经济园“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园区、进集群,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进一步夯实数字底座,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已建成并上线5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覆盖装备制造、耐火材料、快速消费品、农产品、道路货物运输、港口仓储物流等多个行业,累计接入企业超1400户,标识注册量达到3.2亿个,解析量1.1亿次。星火·链网骨干节点注册企业580户,子链数2个。培育建设优秀数字化应用场景,链网协同产融合作新模式工业互联网助力园区数字化服务模式两个案例获评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创新经验,鞍钢鲅鱼圈、嘉里粮油、无限极获评省级5G全连接工厂试点示范。辽宁奥镁质量精准追溯项目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中粮糖业、东盛实业等5户企业被评为省级智能工厂,阿部配线、鲅鱼圈耐火材料等4户企业被评为省级数字化车间。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碳,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绿色产品、服务供给能力。风光新材料、阿部配线6户企业新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世纪电子、东盛塑业等10户企业新入选省级绿色工厂

三是探索数据要素发展,让数据“活”起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发布以来,为充分释放政府、企事业单位等部门数据要素价值,积极探索研究推进数据要素发展工作。去年四季度起,对各地政策文件进行归纳梳理和研究分析,先后3次赴北京市调研学习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运用大数据流通交易的先进经验做法,考察数据要素相关科技公司情况,形成了《关于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情况的汇报》并报市政府。下一步,将采取探索与先进地区公司合作方式,从数据要素制度建设、确权流通流程梳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角度探索数据交易市场建设,力求取得先行突破。落实《辽宁省“数据要素×”三年行动总体工作方案(2024-2026年)》,结合本市实际,研究制定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相关政策文件,强化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政策引领。

四、全力构建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体系

一是加强科技政策支持力度。按照“两个健康”政策规定,先后出台了《营口市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营口市创新券管理办法》等6个配套政策实施细则,重新修订《营口市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办法》,持续加强对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制度保障。以创新为引擎引领新旧动能转换,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增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是加强重点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积极推进重点实验室、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在我市布局建设。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大对众创空间、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的支持力度。重视对先进冶金新材料领域产业创新技术的跟踪、培育和储备,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新产品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攻关体制,优化本域科技力量结构,充分释放科技要素潜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崛起,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三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鼓励科技型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开展核心技术及关键技术攻关,把握未来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技术创新需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整合和优化创新资源,组织开展“揭榜挂帅”和“带土移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推动我市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重点科技领域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加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合体。

四是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提供坚实智力支撑。营口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企业科技特派行动,从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驻辽研究所等16家高校院所,选聘119名专家学者为企业科技特派员,组建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22个企业科技特派团。通过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把重点实验室、企业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引育有机结合,发挥创新平台涵养技术人才的载体作用。提升柔性引才功能,通过“千人进万企”科技特派行动,组织省内外专家到我市开展科技服务,同时把省外院校也纳入“企业·博士”双创计划范围,通过扩展范围、增加项目、提升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探索柔性引进科技人才的新平台、新模式、新办法,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让更多“千里马在营口竞相奔腾,真正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